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论文《我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发表,研究者从31个省级行政区的552家医院,提取了截至2020年1月29日的1099例患者样本数据,1099例患者中,潜伏期最短为0天,最长可达24天。中位潜伏期仅3天,这要比此前研究所报道的更短;而最长潜伏期24天,又大大超过了对于新冠病毒潜伏期为最长14天的常规认知。

而什么是病毒潜伏期呢?

潜伏期指的是易感人群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因为具体是什么时间感染的很难精确知道,所以一般以接触患者或到疫区的时间为最可能感染的时间,发病日期与感染日期的时间差就称为潜伏期。

又为什么病毒的潜伏期有长有短呢?

一,与感染病毒的数量有关

有专家认为,初始进入人体的病毒量越大,发病的速度就越快,潜伏期就相对较短。

二,感染者体质有关

专家认为,潜伏期长短与病人本身体质有关,有些人耐受性很好,而一些人则比较娇气,稍微有点不舒服就会感觉到,这种主观性的东西很难去评估。且病毒进入人体内,没有显示出外在症状,这到底是属于潜伏期还是无症状感染,目前是很难区分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另外,还有专家认为,在常见潜伏期以内的病例大概占95%以上,也有一些拖尾数据不在这里面,这和个体差异有关。

三,与病毒适应宿主的能力有关

有专家认为:潜伏期长,说明新冠病毒适应新的宿主的过程比较长,等到病毒适应了宿主之后才会导致后者发病。

那么感染者处于潜伏期时病毒在人体内会做些什么呢?

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教授表示,潜伏期内的病毒,就是在适应环境,为大量增殖做准备,包括合成产生子代病毒的组分。“新冠病毒的结构包括包膜、衣壳和核心(即核酸),它们可以视为病毒的成分。在产生子代病毒颗粒前,宿主细胞内是看不到完整的病毒颗粒的,只能找到病毒的组分。病毒颗粒进入细胞后,先合成子代病毒的三个组分,再进行装配,从而产生子代病毒颗粒。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