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暴雨不断,东南亚国家和南美等热带亚热带雨林地区相继出现登革热疫情,我国很多南方地区也面临登革热疫情输入性传播较大风险。
什么是登革热呢?

登革热是登革热是通过带登革病毒的媒介蚊虫叮咬人群而引起传播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当伊蚊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进入蚊体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造成感染患病。伊蚊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
登革热传染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人们对登革热普遍易感。在流行季节,从非流行地区进入流行地区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如到东南亚等地旅游、探亲、劳务、经商者。登革热病毒分为4型,登革热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患过由某一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还可以发生另一型病毒引起的感染。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5天,中国的登革热临床上分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三种。 
典型登革热:①先寒战随之发热可达40度,发热有双峰样的特征表现。②全身的毒血症状会伴随发热而发生,如头痛,腰痛,骨关节痛。③有皮疹,在病程3~6天出现,有出血,淋巴结肿大等,个别的还会有黄疸、肝肿大发现。 轻型登革热:其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 重型登革热:有典型登革热表现,并且会出现精神症状和消化道大出血等表现。

登革热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包括卧床休息、退热、补充水分等。而对出血性登革热应早期诊断并提供适当的体液补充,合并全身性出血时,应及时输血,并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心跳、体温、血压,防止休克而致命。病人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药退热止痛。登革热有自限性,预后较好,病死率在0.1%以下。若重复感染不同型别的登革热病毒,则可能造成症状严重的出血性登革热,其恶性度高,致死率在5%以下。登革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