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则天成为唐高宗的武昭仪后,可以看到她人生中的每一次抗争都是与世家有关。成为武皇后,她要击倒象征太原王氏的王皇后和一干世家大臣,成为太后、皇帝,她要提倡科举增加殿试、开设武举、选拔寒门。科举是武则天彻底击倒世家的一大利器。那么武则天为什么非要跟世家作对呢?


首先,世家指的是显赫人家。自魏晋南北朝起,世家的地位那是日愈升高。一方面是因为经过了秦汉的平民社会,社会安定下来,有钱有名人家安平地延续着后嗣,是谓富过三代就成贵族。另一方面则是魏文帝曹丕时的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九品中正制,将官僚阶层与世家子弟进行了捆绑,将社会上层资源都积聚在了世家周围。


其次,世家还拥有着很大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乱世,乱世国家容易更迭,而世家却代代保存,这就造成了不论换多少个朝廷,仍旧是世家那些人当官。皇权不得不就此经受分离剥夺,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的很多朝代对于嫁娶之事都非常地用心,妻族大概率都是有着世家的显赫身份。这一点无论是汉人王朝还是少数民族王朝都是一样的,这也有了后来的李渊母亲独孤氏,独孤就是下北魏鲜卑的一个世家大姓。


我们说世家有这两个特点,对于建立盛世大唐的各位君王来说,世家到底是好是坏呢?毋庸置疑,必定是坏处大于好处的。乱世的世家可以用来保存文脉、用权力来保护部分人群免受乱世的伤害,可是在太平盛世里,世家就成了蠹虫和病毒,他们不断地去积聚社会资源养着自己的子弟,导致下层寒门无法晋升,上层官僚又缺乏积极主动性,皇权分散成为了贵族分治。

在隋代就有了的科举制,就是从明面上对世家的一次大削弱。为什么说科举制能够削弱世家,这就不得不提科举制的好处。


首先,上文讲到世家积聚社会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作为一个选官制度而言,其选拔标准一为家世二为人品,家世不太好的平民基本上是断绝了为官的道路,根本不会再看人品几何,而出身世家大族的公子哥们不论人品好坏都能跻身朝堂,甚至在清谈之风大起的魏晋南北朝,还有无数的世家公子被朝廷三催四请任意挑选官位,但世家公子为了研究玄学都一再地表示不屑当官僚。当然这也有当时朝廷腐败的原因。

可是不管怎么说,九品中正制就像是插在寒门和世家之间的一堵法律上的高墙,为了从官方途径去表明朝廷想要削弱世家、提拔寒门的态度,就不得不去更改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就这样应运而生。

再次,科举制是怎样提拔寒门的呢?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和选官方法成了考试,不管你什么出身,只要你考卷分数不错,那你就有机会当官,这无疑是从世家的嘴里把到手的官位抠了出来。但真正达成这个效果的,却是唐朝的武则天。

武则天之前的各位皇帝,都是试探性地一点一点去触碰世家权力的边缘。那是他们不想真的对付世家吗?还是不想去收拢皇权?我们看武则天以前的皇帝有暴君隋炀帝、贞观李世民,他们怎么可能不会想收拢皇权?只是还是欠缺一些时机。


可是武则天等到了,在她当政的这几十年里,首先是世家大族的一些重要人物长期远离自己的老家,而在长安为官。世家对地方的权力渗透已经是得到了很大的削弱。再者武则天作为一个女子当皇帝,她用了非常多的血腥手段,以强硬的方式震慑了天下人,只有有人对她有一点违逆,那就是按头造反罪满门抄斩。整个中央的高级官员都有了至少三次以上的大清洗。


所以说到了武则天时期,九品中正制所带来的眼高于顶门阀世家彻底地宣告了退场。由武则天来跟世家作对,也许就是历史所给出的一个机缘,首先作为一个皇权当政者武则天自然是不能容许世家来分离自己的权力,但是自她以前的皇帝都不会有她这样心狠,总是会手下留情给世家留点底子。武则天之所以没这样做,还是因为她是一个女皇帝,世家的能人太多分权也太多,她如果不彻底洗牌这些人,登基之后随时都可能下台。所以说历史的巧合就在于此,诞生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女皇帝,偏偏也因此彻底革除了中国历史上门阀世家的千年压迫史。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