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数各朝各代的开国皇帝,无一不是英豪雄主,挺立在这苍茫大地,有着谁主沉浮的盖世气度。可是论及唐高祖李渊,却是讳莫如深,觉得他是靠儿子白捡来的开国君主。


有这样的印象,一是因为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诛杀两位兄弟,唐高祖李渊也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而李世民在即位后也迅速为后世创造了一个文煌武烈的贞观治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二则是李世民即位之前,军功赫赫南征北战,李渊甚至创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策上将职位给李世民,而这带来的则是整个关东地区对李世民的拥护,助长了李世民篡位夺权的气焰。一个皇帝为什么要给非太子的皇子这么大的权力?似乎除了皇权他落,没有什么其他的理由。而李世民在隋末唐初的军功也的确能够说明这点,甚至有一些史书说,连晋阳起兵的功劳都是李世民而非李渊的,事实是如此吗?


《新唐书》作为正史,记载了这么一个关于晋阳起兵的故事。说是天下大乱各地起兵,李渊身为太原留守,有先发之机,却始终不肯起兵。李世民想出一计,用酒灌醉李渊后,把行宫的宫女放在李渊的身边。与宫女私通那是犯上的大罪,李渊醒来后惊惧之下,不得已只好因为畏罪而起兵。
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如小丑一般滑稽的开国之君,整个故事基调都是以烘托李世民为主的。但是我们也不由得思考,当时群雄纷争,李渊因为如此滑稽的理由起兵,最后竟然还夺得了天下,这不是太过儿戏了吗?


整个起兵的过程在另一部史书里又另外的记载。书名为《大唐创业起居注》,是李渊身边的一个官员所写,他亲历了当时晋阳起兵的一系列场景。书中讲到,李世民再三请起兵,李渊都拒不答应,他的理由是,儿子们不在身边,我不好起兵。这里的儿子是李渊已故原配妻子窦氏太穆皇后的两个儿子。
在战乱的大背景下,李渊绝对是一个老将了。他心慈多勇而仁善,幼时父亲早亡,三个哥哥也早早离世,是独孤氏将他养大。可等他迎娶窦氏后,独孤氏也离开了人世。对于一个贵族出身的簪缨子弟而言,李渊内心对亲情的渴望和他怯弱仁善的性格是一起的。
老年的李渊不忍去面临儿子被敌人绑缚拿来威胁他的命运,迟迟不肯起兵。说到这里,可以与汉高祖进行对比,汉高祖的妻子、父亲和儿子都被项羽俘虏过,当项羽以人质威胁时,汉高祖却说你我是结拜兄弟,你把我父亲煮了,肉别忘了分我一份。


虽然这话多是为了保全父亲,听起来却不寒而栗。刘邦起兵的时候,从未想过一家老小的境遇,吕雉怀着孩子夺着官兵的追捕,从娇养大小姐成了不折不扣的老妇。
而李渊却不是刘邦那样的人,他重视亲情。在所有人的目光积聚着欲望的山河时,我们似乎可以想见他不同于常人的起兵理由。没过多久,李渊的两个儿子与李渊汇合,李渊晋阳起兵。这次起兵没有《新唐书》中记载的那样匆忙而滑稽,李渊每个步骤都进行了非常细心地安排和部署。
群雄逐鹿下,李渊不为天下的欲望,只为家人能够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出发点,我们不难理解作为开国的雄主,为何会一再平衡李世民和其他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甚至将李世民封为天策上将。那并不是皇权分离的委曲求全,而是一个年迈父亲对儿子和睦的单纯心愿。
但是江山与欲望,权力与野心,人世间的斗争永远无休无止。玄武门的血腥屠杀彻底击溃了李渊,面对着亲情稀薄、骨肉血屠的局面,李渊没有再抗争,他太老了,君王迟暮,看透了江山繁华,也看透了欲望人心。几个月过后,他选择了让出皇位,成为太上皇。
因为子逼父退的尴尬,和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正史褒奖李世民的同时,也不由得贬低着李渊,可是一个开国君主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懦弱无能之辈呢?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