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君王而言,最迫切的事情就是手底下有没有人可以用。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自然是更加急迫地想要巩固自己的王朝,由此武周王朝掀起了一阵自荐为官的风潮。贤才辈出的同时,庸才也比比皆是。


武则天为了选拔人才,首先在科举上动刀,武则天大力提高进士科的地位,削弱明经科的地位。明经的考试内容都是一些儒家经典,而进士考的都是一些写诗作文,考的是天赋。在印刷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儒家典籍一般都在世家大族手里,所以明经科选的不是贤才而是身家,进士考写诗那就只需要认字基本就可以了,考的主要就是灵气。由此民间有诗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中了明经,太老了。五十岁中了进士那叫年少得志。


与此同时武则天还年年开办制举,制举就是由皇帝直接下达的临时考试,考试题目就是天下时政,这直接就考的行政能力,由此擢升的官员那是真正的专业对口,答的好那自然是贤才。再来就是武则天举行了为一万多人的殿试,盛况空前,大大鼓舞了民心和想要仕途的平民子弟。开办武举,又为一些只会打仗没什么治理能力的勇夫打开了为官之门。


这些都是在科举制上动的刀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拔人才途径,那就是自荐为官。在武则天当政时发了不止一道旨意,鼓励百姓自荐为官,甚至修建了一个大邮箱,让百姓自由投递自荐信。武则天看了信后也很给自荐的人面子,统统给官位。

这也导致了一个局面,那就是官员太多了,官位也不够了。


根据记载,(唐高宗)乾封以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武则天)垂拱以后,每岁常至五万。也就是说武则天垂拱年以后的官员,有五万之多。正常的官员数量是多少呢,和高宗朝进行一个对比,高宗的官员也就几千人。

武则天当然也知道这十羊九牧的道理,就又搞了一个试官制度,那就是自荐为官的,当的是一个试官,就是试验着当官。当的好那就擢升或者就在那待着,当的不好轻则贬官重则杀头。贬官和杀头自然是为不少能人腾出了晋升的位置,但是试官同样以为着一段时间里的官员人数激增。


有民间歌谣: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杷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说是补阙这个官位的一车车运,拾遗这个官位的一斗一斗捧,犁地耙耧的侍御史,碗模型流水线工程里一扣一个校书郎。就是在讽刺武则天选官的人太多了,可是武则天在意吗?她在意的只是能不能大浪淘沙淘出真正的金子。

而武则天掏出了金子吗?淘出来了,武周一朝短短十五年任用宰相数量达到了七十三人,这个数字是唐玄宗的三倍。她不仅为武周王朝淘出了君子满朝廷的盛况,还为开元盛世甚至往后至少三任皇帝提前选好了能人贤臣。开元四大名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皆出自武周。任人唯贤,大浪淘沙,为各种属性的贤才提供上升途径,这也是武则天身为女子能够得李唐旧臣拥护的原因吧。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