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高祖刘邦定下汉朝帝陵墓土咸阳原后,之后的汉朝皇帝几乎都葬进了这片前朝宫苑的所在地,他们的陵墓邑成为关东贵族人口迁移的目的地,削减了国家分封造反的可能性,又往北抵御匈奴,成为汉长安城的警哨。但是有这么一座汉代陵墓却并未葬入咸阳原,而是另辟白鹿原而建陵。这就是汉文帝的汉霸陵。


汉文帝为汉高祖的儿子,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由他开启的文景之治,为后世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他节俭勤政,轻摇赋税,爱民如子。延续黄老无为之治,为国家休养生息提供了最好的政策环境。
他功绩如此,又是汉高祖的儿子,非夺权篡位。理当应祖制葬进咸阳原,可是这位一生本本分分的帝王却在自己的陵墓选址上,搞了一次特例。
汉文帝不葬入咸阳原的原因有二。
一是谨守孝道,遵守礼法。


汉文帝的母亲叫做薄姬,薄姬很早就失去了刘邦的宠幸,汉文帝刘恒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之后分封代国,也不是很好的封地。薄姬一路相随成为王太后,母子两个在代国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直到吕雉去世,全国发生吕乱,大臣们以清君侧之名诛杀吕姓外戚。
一切尘埃落定后,皇位悬空,功臣集团就将目光锁定了势力最小的代王刘恒。刘恒当上皇帝后,迅速将国家政权收归一统,重新树立了皇权威严。当考虑到他今后百年归葬处时,刘恒自然考虑到了母亲薄太后的安葬。
依照旧例,薄姬作为汉高祖的妃子理应埋葬在长陵,可是长陵已有吕雉后陵恢宏大气,这座后陵规模堪比帝陵。刘恒不愿母亲低吕后一头,就为她另寻墓址。


为薄太后另葬的话,自然不能让母亲孤零零落在外面,而是自己也要跟着一起另葬。
对于刘恒而言,他自己的墓也面临着跟母亲类似的尴尬事情。汉代有昭穆制度,左边为父为昭右边为子为穆,汉高祖刘邦的长陵自然在昭位,可是穆位上已然有了一座汉惠帝的安陵。刘恒如果接着居于安陵的穆位,那是不合礼制,他与汉惠帝刘盈是兄弟关系,而非父子传承。
所以从父的孝道上,他也不能选址咸阳原。
二是提倡节俭薄葬。
汉文帝一生节俭,面对着自己帝陵的修建,他也不愿动用太多财力人力。汉代帝陵主要的修建就是需要像修金字塔一样覆斗为墓。汉代帝陵的修建往往从君王登基时便开始了,所以帝陵往往体现着君王统治下的经济实力和社会风貌,是生死如一。


可是汉文帝不愿劳师动众,如果落址咸阳原,势必也会动用平地建山的大量劳力。所以汉文帝出于这方面考虑也放弃了在咸阳原建陵,而是想出了依山为陵的方式,将自己的陵墓于山穴之中开凿。
这样不仅剩下大碍开支,依山为陵也能体现帝王的巍峨气魄。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