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年间,贞观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一战,程咬金任行军大总管,作为领导人打出了胜利的一战。但是回到长安,唐高宗却罢官程咬金,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战术错误,失去先机。
程咬金作为一员猛将那是毫无差错的,悉数他从军以来的场场战斗,就算是败仗那也错不在他。可是这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些战斗中,程咬金从来没有当过领导人。
所以从这方面,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是程咬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自己领兵打仗。没有经验再加上年事已高,很容易就犯阵前犹豫的错误。恰好当时有个副官叫做王文度,当时有一场大战,还是小官的苏定方与程咬金两面合围,包抄敌方,建立了奇功,这王文度嫉贤妒能,看着苏定方年少英姿,心里就不是滋味。
就出了一个坏主意,撺掇程咬金改变唐军方阵,以淄重在中心,外面包围。这是个天大的坏主意,要知道敌军那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出现,唐军说是去讨贼,可这不就自围城墙变成了防守战吗?

可是程咬金犹豫了,因为他缺乏领导人的果断,再加上王文度信誓旦旦说陛下让他来指导程咬金,程咬金明明知道错误,却还是改变了方阵。
这样一来,虽然唐军仗着优势仍然获胜,却转攻为守,失去了先机,真正要擒获的敌人,得以逃出生天。
第二,杀死俘虏,失去正义。


唐军出军打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旗帜就是以讨贼二字,可是战争打到一半,就有不少胡人突厥人顺风归降。唐军里就有了两个声音,一个是杀俘,一个是安抚俘虏。
年少的苏定方对程咬金说:“(如果杀俘)如此乃自为贼尔,何名伐叛?(《资治通鉴》)”我们说着是要去讨贼的,结果把归顺来的百姓杀了,做出这样行径的唐军,难道不更像是贼吗?
程咬金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他还是迟疑了犹豫了,因为代表另外一个观点的王文度官比苏定方大,还自诩指导程咬金的一号人物。他喋喋不休地说:“这些胡人,朝三暮四,今天归顺唐军,明天也有可能去给敌军报信。”
就这样俘虏尽数人头落地,无疑是给唐军的旗帜染上了洗不掉的污名。


所以当程咬金凯旋长安的时候,等来的不是加官晋爵的恩厚,而是王文度人头落地,程咬金罢官离朝的一纸诏书。好歹程咬金也到年龄了,虽然最后没能保持他勇猛战将的一生,也算是求全得全,而后唐高宗还想启用他,程咬金也是看透了自己的斤两,以年事已高推辞不受,最后七十七岁寿终正寝。
一场战争打得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胜利,还有人心所向和文化的正义性。一场正义的战争胜利会扬名立万,一场不正义的战争胜利则会万世唾骂。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