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史学家,他最著名最为人所知的成就就是撰写了国别体史学巨著《三国志》。《三国志》记录了东汉末年到晋初年这接近百年的历史。

陈寿写的东西后世之人看过都叫好,但对于陈寿本人的,后人却是充满了非议!

《晋书》撰于唐朝,作者是唐初名相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和其他十八人合作完成。生活在三国—晋这一时期的陈寿自然也是被记载在内,但是晋书内却记录了陈寿一些颇为不光彩的事情。
根据《晋书•陈寿传》记载:
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这话的意思是丁仪、丁廙这两个人颇有名气,身为史官陈寿找到了他们的后代索要千斛米(一斛等于十斗,后改为五斗)作为报酬,不然不给他们写传记。丁仪、丁廙的后代不肯给,陈寿还真说到做到,三国志里面并没有写入丁仪、丁廙的传记。

另外《晋书•陈寿传》还有一则记载:
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这句话说的是陈寿的爹本是马谡的部下,马谡丢了街亭被治罪,陈寿的父亲也跟着连坐。马谡是被诸葛亮斩了,而陈寿的父亲是被处了髡(kūn)刑。髡刑其实就是剃掉犯人的头发,是一种侮辱人格性质的刑罚。古人是很在重视名声的,剃头发侮辱人可能比打人一顿更严重。因为父亲受了髡刑,甚至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都开始看不起陈寿父子了。

陈寿也因此和诸葛亮父子结下了梁子!
陈寿在写诸葛亮的传记之时特意加了一句:“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就是诸葛亮军略不佳,不擅长行军打仗。
对于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陈寿更是给了这个贬低式的评价:“瞻惟工书,名过其实”。

《晋书•陈寿传》最后也指出,因为陈寿夹带私货,所以当时不少人都有点看不起陈寿。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