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说的李靖可不是那个神话中的托塔天王李靖,而是现实中,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李靖。
李靖、隋末唐初的著名将领,他出生关陇贵族家庭,家世极为显赫。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担任过要职,他的舅舅韩擒虎更是隋朝名将。虽如此,在李靖的前半生(隋朝时期)仕途却并不顺利,都熬到中年了还只是马邑郡丞(太守的佐官,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当时已是隋末,天下动荡不堪,各方势力此起彼伏。当时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是在私下招兵买马,伺机而动。当时身为马邑郡丞的李靖在李渊手下做事,聪明的李靖很快察觉到了李渊的图谋不轨。但他没有站在李渊这一边,而是偷偷的前往江都(当时隋炀帝所在地)准备告发李渊,但由于当时的局势大乱,李靖到了抵达了长安之后就无法继续前往江都了。
不久之后,李渊在晋阳(太原)起兵造反,并且很快就攻下了长安城,李靖也沦为了阶下囚。李靖是要告发李渊的,李渊岂能留他活路?眼看李靖就要被杀,此时李世民出来求情让李渊放了他,随后李靖便得释。有幸捡回一条命的李靖随后就在李世民手下做事。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唐朝,但此时中国大地上依旧是处于群雄割据的状态,方才建立不久的李唐政权随即就开始了统一之路,李靖也是在此时期开始大放异彩。
萧铣(音同“洗”),当时的隋末群雄之一,割据南方地区。当时,李渊派了李孝恭和李靖一同前去平定萧铣。
萧铣沿着长江三峡的天险设兵布防,再加上此时恰逢长江汛期,水流湍急迅猛,当时唐军诸将一直认为要等到水势消退之后再战。而李靖却力排众议,李靖认为对方此时也是觉得水流湍急难以进犯,必然会放松警惕,此刻正是进攻的好时机。
后来李靖建议得到采纳,果不其然唐军势如破竹,一举攻入荆门,直逼夷陵。此时,萧铣手下大将文士弘率领精兵来援,李靖认为敌人气势正盛应该避其锋芒,等到敌人士气衰弱再战。但李靖的建议李孝恭却听不进去,执意带兵迎战,最后大败而归。
李靖不愧是军事奇才,在唐军大败的情况下,他观察到敌军正在忙着抢夺唐军抛弃的物资,于是李靖率兵趁机突杀过去,大败敌军,杀敌万余人。
李靖不但军事能力卓著,而且人品也是没得黑!在唐军兵败萧铣之后,唐军欲入城劫掠百姓,最后被李靖阻止,李靖认为这样做会损害民心,以后再也没人愿意投降了。对于萧铣手下的将领,李靖认为他们也是各为其主,故而对他们是宽待有加。
只花了3个月,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萧铣政权就被灭了,这背后离不开李靖卓越指挥!
平定萧铣算是李靖初绽头角,让李靖“一战成名”的是之后的与东突厥之战。
隋末唐初,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东突厥汗国实力极为强盛,屡次进犯中原。早在武德八年(625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劫掠太原,但是唐军诸将接连失败,唯有李靖抵挡住了来势汹汹的突厥军。
次年,也就是武德九年(626年),唐朝内部爆发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且逼迫李渊禅让皇位。在这政权交替之际,颉利可汗再次率兵来犯,剑指大唐首都长安。
当时长安城守军不过数万人,面对颉利可汗的十几万大军必然是难以抵挡的,于是与唐太宗李世民只能和颉利可汗结下了“渭水之盟”,颉利可汗这才班师而回,这对于唐朝而言是个奇耻大辱。
渭水之盟虽然耻辱,但也为唐朝争取到了发展的时间!经过几年的发展,在630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让李靖率6路兵马合计十多万人去攻打东突厥汗国,一雪前耻。
当时颉利可汗的大本营在定襄,李靖决定出奇制胜,夜袭定襄。
定襄之战李靖仅派遣了3000精锐兵马,但却打的颉利可汗肝胆俱裂,以为唐朝倾国之兵攻到。
最后颉利可汗只能仓皇而逃,随后在白道又和唐军遭遇,颉利可汗又被杀得人仰马翻,随后颉利可汗就上书唐朝求和。而一眼就看出颉利可汗这出是缓兵之计,他真正的意图是找机会逃到水草丰茂的漠北,以求东山再起的机会。
面对颉利可汗的求和之请,唐朝也派了使者回书,见到唐朝派遣使者颉利可汗心中也是放松了警惕,而李靖却认为此刻正是最佳的进攻时机。
李靖挑选了一万精兵,日夜进军,借着大雾的掩护接近了颉利可汗所在的突厥本部。颉利可汗万万想不到唐军此刻会杀来,顿时被杀个措手不及,突厥被斩首近万人,俘虏十余万人,俘获牲畜不计其数。而颉利可汗本人仅率几个手下匆匆逃走,但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最终颉利可汗被唐军俘虏,押往长安。
经此一战,东突厥汗国被灭,唐朝北方再无威胁,阴山起再到大漠都被纳入了大唐的版图。
李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战功卓著媲美李世民的只有李靖这一人。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