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安史之乱,这场灾难为人所知的原因更多的是杨贵妃和唐玄宗的传奇故事,还有灾难前的盛世唐朝。但是安史之乱从不是单纯的击毁一个盛世,破碎一段爱情这么简单的事情,它还要更深本次的重要性,那就是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


在安史之乱以前,我们可以看到大唐是一个开放的王朝,四方来朝的不仅是经历政治上的交流,还有文化上的繁荣。这里的文化有两层意义,一层是指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因为大唐皇室本就具备鲜卑血统,所以接受外来文化也是抱着很开放的心态。同时对待内部的儒释道三家文化,那是借之以工具,不辩高低,你方唱罢我登场。儒家和道家的门槛微高一些,代表的是士大夫阶层和皇家贵族阶层,因为李唐自称是老子传人,所以信奉道教。而佛教的受众面大多是平民老百姓,代表了比较低阶级的文化。但同时这三种文化互相交融,佛教文化也在一段时间达到上层巅峰,互相替换各不相让,也让整个社会的思想有一定的流动性。
这个流动性有多重要呢?


在安史之乱后,大唐彻底没了活力。一种包容开放的形象转而变成了中庸内向的深层构造,而后的中晚唐更是不断提高儒家地位,使儒家思想盖顶其他二者之上。并不是说儒家思想不好,而是文化的多元化才能真正地让社会具有流动性的活力,换而言之,如果社会只有一个道文化好不好呢?也不好,那就像是讽刺汉文帝的那句诗一样“不问苍生问鬼神”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安史之乱后的朝代,如宋元明清,都不断地加深着内部防御文化的系统,而不去开放包容。最终又酿成了闭关锁国的大祸。
那么为什么安史之乱会造成这样的影响呢?


因为安史之乱恰恰就是过于乐观包容而造成的一次重大祸酿。安禄山是杂胡,唐玄宗任用少数民族当边将,自诩盛世,非常自信,天下人都说安禄山要造反,就唐玄宗不信。唐玄宗就想咱们大唐文化包容嘛,兼容并包,安禄山明明干得好好的,怎么就造反呢?
文化能够友好的和平交流,却也有着差异。在唐玄宗等中原汉文化的思想来看,安禄山要知恩图报忠义为君,可是在安禄山看来就是当皇帝真好啊,花团锦簇美女如云,人间富贵乡花柳繁华地。恰恰就是因为没能处理好这样的文化差异,盲目包容,最终促使了这场摧毁一个强大帝国的浩劫。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