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太宗李世民,最为人称道的似乎只是他创立的贞观之治。对于一个文治卓越的帝王,譬如汉文帝汉景帝,似乎在武功方面无所谈起。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却并不是如此。


时值大唐建国之初,天下群雄割据,除去占据长安的李唐外,夏国窦建德和郑国王世充如两大鼎足,牢牢霸占着河北河南两大地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唐高祖李渊也想要对二国动手,却束手束脚,二国相邻,如果除一,难保二国不会抱团抵抗。


现实也的确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李世民只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将郑国打得只剩下个洛阳孤城,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深知唇亡齿寒道理的窦建德毫不犹豫地亲率十几万大军奔赴前线。
李渊连发几道旨令,让李世民赶紧撤军。如果窦建德后方发兵,极易形成合围之势,唐军眼见着的胜利前景,不仅会转瞬成为泡影,还会平白葬送唐军的有生力量。
面临着这样的危局,李世民却力排众议,拒绝撤退。他兵分两路,大部队仍旧攻打洛阳,自己则率领几千轻骑与窦建德作战。
这简直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情,几千对十几万这又有什么可比性呢?他好好撤退,可免去承担风险,难道不是更好的事情吗?


当时的李世民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疯狂,他是非常理智地做出了这样的决策。从天下局势来说,如果李世民胜了,他就可以凭借此战将胜果最大化,实现李唐疆土的扩张,还能扬威唐军。从他个人来看,当时的李世民因有军功在身,已然受到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忌惮,权力的斗争向来都是你死我活。李世民需要更大更多的军功壮大自己的政治队伍,抬高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所以面对着这场洛阳死局,李世民选择了放手一搏。
李世民连夜率军而出,凭借地形险要,抢占了虎牢关。窦建德的大军行来人困马乏,面对着易守难攻的虎牢关,那是一盆又一盆的冷水浇在了窦建德大军的心头。


就在大军阵营散乱之时,李世民高声令下,将窦建德大军打了个措手不及,直取军中将领,俘虏窦建德。与此同时,窦建德兵败的消息传到洛阳王世充的耳中,洛阳的战役也逐渐画上尾声。


一场豪赌,赌的是勇是计也是野心,更是一个成熟的军事家运筹帷幄的高远和一个政治家对手下人心的把控。
洛阳一战攻克两国的李世民骑上战马,金甲锦衣回长安。英姿勃发的他迎来了长安百姓的热烈欢迎。
或许我们真的很难意识到,这样一个老道的将领
这一年也不过二十来岁。二十岁放在现在也不过是个刚接触社会的小青年,但是此时的李世民却进可展锋锐,退可运帷幄。李世民不仅仅是文治卓越的君王,更是当之无愧的马上英杰。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