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是大唐的一代名臣,他历经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共四代君王。以一己之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被唐肃宗赞为“吾之家国,由卿再造。(《资治通鉴》)”按理说,当大臣当但这个地步了,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唐代宗登基的时候,那是赏无可赏,都不知该如何奖励郭子仪,最后只能重启唐太宗设立的凌烟阁,将郭子仪图画其上。古来伴君如伴虎,最忌讳功高震主,但纵览郭子仪一生那称得上是生荣死哀,四代君王始终对他礼遇有加。那么郭子仪是如何做到避免君臣疑心的呢?


史料记载,郭子仪建功立业最盛的时候,唐肃宗和唐代宗还是对郭子仪心存疑虑过的。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南去川地,唐肃宗则选择跟玄宗分道扬镳,跑到了朔方军的大本营,准备联合郭子仪抗击安禄山,收回长安。
当时的唐肃宗身边也就跟着两千人马,虽然不断有人来投靠,到底也是散兵游勇。天子不像天子,大臣不像大臣,整个朝廷不超过三十个人,等到了郭子仪率着两万众军队回到朔方时,唐肃宗这才有了主心骨。可即便如此,郭子仪无疑是唐肃宗这个初出茅庐的天子的倚靠,可是这作战的第一仗,唐肃宗却有意不让郭子仪领兵。
唐肃宗派出了自己手底下的一个宰相房琯去抗击安禄山的军队,果不其然,这房琯就是个书生,只会纸上谈兵那一套,输的是一败涂地,而后还是要郭子仪来擦屁股。唐肃宗心里也明白会有这样墨结果,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忌惮郭子仪功高震主,手握军权。


面对唐肃宗的质疑,郭子仪做了两件事来打消唐肃宗的疑虑。一是用实际行动表示对唐王朝的忠心耿耿,他浴血沙场为唐肃宗收回了长安洛阳两京,确保了唐王朝保国的都城根本。二则是不居功不自傲,每遇到一点小错,不等别人提出来,郭子仪自己就认了错,还自请贬官。
对于皇帝而言,不怕臣子有缺点就怕臣子太完美,所以唐肃宗看到郭子仪老老实实认错,老老实实打仗,心里的那点疑虑也逐渐消散了。
到了唐代宗时期,朝野被宦官鱼朝恩、程元振把持。这两个人总爱找郭子仪的麻烦,有好几次向唐代宗进谗言,差点就将郭子仪治罪了。其实这里也透露出了唐代宗本人的一个意向,几句谗言真的能动摇唐代宗吗?怕是心里对郭子仪早就有了想法。面对着唐代宗的怀疑,郭子仪没有喊冤鸣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管你是冤枉还是委屈,郭子仪一眼就看到了其中的关键。


他向唐代宗叩拜后,献上了自己曾与唐代宗通信的几千封信件。唐代宗年轻的时候,和郭子仪那是有半师的情谊,二人是一起浴血沙场的战友。郭子仪就对唐代宗说,臣希望这些书信能够留存后世,当做传家宝。
这一下就触动了唐代宗的心弦,那封封书信都是过往峥嵘岁月的情谊啊。他怎么就能疑心这样的臣子呢?唐代宗心有愧疚,突然就想通了,赦免了郭子仪,并再不疑虑。
多年后,唐代宗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小夫妻吵架的时候,驸马大骂了一句,如果不是我爸,你爸能当皇帝?升平公主又羞又愤,原话告诉了唐代宗。面对着战战兢兢负荆请罪的老臣,唐代宗哈哈大笑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当家长的就要包容小孩子,有时候就要装聋作哑。


郭子仪能一生平安顺遂,以功臣之身得君王礼遇,全然是他本人的高情商。一有本事二不居功三又重在培养和君王的感情。宋代的学者评价郭子仪为“完人”,是一个完美的人,拥有完美的人生。的确生荣死哀,又有何可求的呢?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