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被称为“武圣”,和“文圣”孔子齐名,也是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作为三国时期的将领,他凭借“忠义”品质在社会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己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约束自身行为的标杆,指引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文学史上,从魏晋南北朝的《三国志》到清康熙年间的毛评本《三国演义》,创作者们基本完成了关羽形象的演变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羽形象演变史。关羽形象如何演变以及每段时期展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也是研究的重点。关羽的形象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国志》中,其“忠义”“勇猛”等形象为后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依据。此后,裴松之奉旨为《三国志》作注,从多本历史著作中旁征博引,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并加入了个人的观点与判断,意图为人们展现出较为全面的关羽形象,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关羽的忠义、勇敢、直率、莽撞、爱慕美色等性格特点在《三国志》裴松之注中也被逐步展现。隋唐时期,尽管相关文献资料较少,但一些作家在文学作品中不断强化关羽的忠勇形象,记载了关羽死后造福百姓的故事,提升了关羽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这一时期关羽形象出现了神化倾向。他不管是护佑百姓的善神,还是让人望而生畏的神将都开始被人们崇拜。在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裕的宋元时期,话本艺术登上历史舞台,深受百姓喜爱。由于宋朝在军事领域存在很大隐患,统治者为了让百姓学习关羽的忠义品质与爱国精神,引导创作者不断扩展关羽形象,增加了关羽相关情节的故事性,宣扬关公精神。而《三国志平话》的出现也成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关羽形象不可忽视的资料。


说书人通过虚构编造史实、推动关羽神化、增添儒者气质等方式,使关羽形象更加灵动,更利于关羽优秀品质的传播。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毛评本《三国演义》等,通过一定的艺术创作手法,使关羽形象进一步充实,为人们展现了多样的关羽性情。尽管关羽在保卫汉室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也存在失误,但关羽身上独具的“忠义”性格为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他重视“忠义”,在任何情况都不改变自己的初心和意志,始终如一地保护刘备、保卫汉室的事迹,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之后,文学史上也存在关公戏等与关羽相关的记载,使关公形象更加生活化,贴近百姓的实际生活。关羽形象在艺术创造者的打磨下更加深入人心。目前,关羽己成为人们的保护神被各族人民崇拜,关公文化在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此外,每个时期关羽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统治者的宣扬。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培养百姓们忠君爱国、团结统一的精神,不断标榜关羽身上的美德;

第二,社会的需要。特别是战乱时期的社会特别需要像关羽这样的英雄人物。关羽所具有的“忠、义、勇”等品质可以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土完整,让百姓安居乐业,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协调发展;

第三,百姓的心声。关羽形象中蕴含着多方面的内涵,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崇拜关羽也是百姓祈求平安、幸福的精神寄托。关羽地位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提升,从人到神,飞速发展。

在当今社会,关羽形象之所以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变化、发展,主要得益于人们在生活中对“忠义”品质的渴望。特别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有些人重利益、轻道德。他们为了追求个人的眼前利益,失去了最宝贵的“忠义”品质。关公文化可以在精神上敦促人们学习关羽的优秀品质,遵守社会公德,实现人生价值。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