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动漫看过两次,第一次,我唯一一次流泪,是在第一集最后,面码看着自己的母亲亲口说出自己知道自己已经死了的地方,第二次则是一群小伙伴们对她大喊出自己名字的部分。这部片子其实对我而言泪点也并没有完全在电波上,但是我深深的记得,当初花名的剧场版上映,我去首刷,在我眼睛只是轻微湿润的部分时,听到了旁边传来的无法压抑的抽泣声,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4050岁的社畜大叔,他哭得非常的真情实感。所以我觉得,不要去思考某部片子的泪点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别人哭了而你没有哭。

 

如果你看完没有感觉,只能说明,在当前你的情感和这部片子并不能相容,仅此而已。其次,《未闻花名》的故事里每个人都因为面码的死自责,每个人都无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在生活中渐行渐远。每个人都活着心中的愧疚。波波亲眼目睹了面码的死自己却因为害怕没有救自己的朋友。为了逃避心中的负罪感,选着逃离日本去世界各地旅游。仁太10年前在众人的诱逼下,没有当着面码说出心中的喜欢,他以为能在第二天向面码说出内心的喜欢然而他却再也没有机会等到他心中的第二天。

 

他选择放任堕落不敢面对外面的世界,不去上学天天在家打游戏。安鸣对在面码死当天如果不是自己起哄逼迫仁太说:“不喜欢面码”导致仁太逃跑,众人去寻找仁太,但是缺导致了面码是意外而一直耿耿于怀,一直和身边的社会朋友鬼混。面码为什么受到大家的喜欢,因为她是停留的,她只是长高长大了,外貌,性格与小时候纯真的样子别无二致,并且人设是漂亮可爱善良无私,一句话,所有美好的合成体。这种美好是人人都向往的。

 

她是一种达于极致脆弱的完美。所以她必须死,因为真实世界是不允许这种完美存在的。她的死会让这种完美变成形而上意义的完美。喜剧是大家向往的结局,而悲剧才能达成艺术的美感。所以她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够让大家重新“要好起来”,因为不管我们怎么成长,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总是向往美好的。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和《未闻花名》里面的每个人都有点向安鸣对于外人看法的敏感,仁太和雪集逃避现实的方式。

 

有时会像鹤子一样碍于面子会说一些人别人尴尬的话。《未闻花名》里的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愧疚,也有自己的逃避方式。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两集当每个人都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向面码的鬼魂寻求原谅,面码一如既往的笑着原谅了他们。仁太认为朋友们在长大之后都变了,不想去面对长大后的世界未尝不是和你我一样。

 

但是也并非你所想的一样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怀有对曾经那段友情的不舍,或者说其实我们并未在成长的路上渐行渐远。很喜欢在《千与千寻》的一句话:“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要心存感激挥手道别”日本人对于夏天有着特殊的情里感,就像很多中国人对于高考独有的记忆一样。

 

那个夏天分别,友情,难以言说的喜欢,憋在心中未能说出的委屈。其实一个故事让人产生共情的东西并不完全相同就像我问你:“你对于你高三时最触动的事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当每个人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时,当曾经的旧友再次变得亲密无间时。但是让我最泪目的是,当烟花上天时,众人与面码道别时,背景音乐响起。那种感觉有点像10年前那个夏天电视机边的我看着巴鲁兽追着列车与美美道别时美美的帽子被风吹起,想起光叔的butterfly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