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凤尾裙”一词,在清代乾隆时期开始有记载,最早的记载见于《扬州画舫录》卷九,原文为“裙式以缎裁剪作条,每条绣花两畔,镶以金线,碎逗成裙”。因此,凤尾裙的起源时间不晚于清代中期,虽然在宋代有类似的形制出现,但并不常见,凤尾裙与马面裙、阑干裙、鱼鳞裙、百褶裙构成清代女裙的主要样式。

因为裁缎成条的的设计在中原地区的的日常服饰中并不存在连续的传统,有学者猜测其形制源自萨满法事“神裙”,随清入关,对当时戏剧服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在民间也渐渐流行开来。库伦萨满服饰的裙饰和凤尾裙的形制十分相似。后来,凤尾裙因独特美丽的“凤尾”造型和吉祥喜庆的寓意,成为达官贵人家中女子的经典装扮

古代女性的裙子是用布幅拼接起来的,所以幅数越大,这个裙子就越大,而当时的裙子裙幅宽大,裙褶很细,还在褶子的每一面用不同的色彩画上图案,风动如月华,所以称为月华裙,不过这种裙子目前找不到可以对应的实物。但在裙褶上用不同色彩做画的方式,却发展出了凤尾裙。

凤尾裙出现在乾隆时代,按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所说,“裙式以缎裁剪作条,每条绣花,两畔镶以金线,碎逗成裙,谓之凤尾”,就是说,裙子用缎子裁成细条,每条上面作刺绣,两侧镶上金线,再组合成一条裙子,称为凤尾裙。故宫博物院的戏装中,就收藏有乾隆时代的凤尾裙,事实上即是指代这些彩色长条的装饰物,形似凤凰的尾巴。

凤尾裙一开始本来是时髦,但后来逐渐成了清代女性礼服的一部分,一直到民国时代,凤尾裙常常出现在新娘的服饰中与之相映成趣。当代在苗族服饰中,依然可以看到凤尾裙的身影,被作为苗族女性盛装的一部分。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