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作为炎黄子孙引以为傲的文化,其风华美,其韵优雅。其中的明制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有独特的韵藏于其袖,让我们一起欣赏领略。

【袖型种类】

一 直袖或窄袖:袖底从衣身腋下直线向袖口延伸,袖底线平直无弧度变化或收缩。一般作为内穿或者便装,因此袖宽相对来说较窄,在 25-30 cm 左右。

二琵琶袖:琵琶袖腋部较窄,袖底呈弧形,大袖小口,形状似琵琶,故我们称为琵琶袖。明代中后期女袄的琵琶袖有小琵琶袖和大琵琶袖两种。

(1)小琵琶袖:袖子较窄,袖子宽度平均在 35 cm上下,袖口13-17 cm左右,袖缘宽 3-4 cm。袖口有因收缩而产生的褶。

(2)大琵琶袖:袖子较宽,袖口及上侧为直线,内侧自腋下至袖下端为弧线,袖底线与袖口呈直线或曲线连接,平直无褶,这也是与小琵琶袖相区别的地方。目前出土的大琵琶袖女袄的袖宽平均在 53 cm 左右,袖口留出 13-17 cm 的开口。

【袖型变化】

根据十余座明墓出土的交领、右衽、大袖(我们所说的小琵琶袖)短款女衫是明代中期以前女衫的基本形制。

直到正德时期开始出现变化,变为立领对襟。如北京南苑苇子坑夏儒夫妇墓(正德十年,1515年)出土的女衫,其为立领、对襟、大袖短衫(这是出土最早的立领对襟衫)。

正德年间衣衫改变源于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的变化。当时社会竞奢风气日重,妇女在衣裙的式样上寻求突破。到正德年间,衣衫日渐加大。至嘉靖年间,衣衫变宽,有的衫长至膝下,距地只有五寸,袖宽甚至达到四尺多。但宽大的衣衫到了万历年间又开始变窄。

嘉靖年间的女衣基本上都是交领衫或袄,衣长和袖宽渐长。对比几座嘉靖年间的墓葬(如江苏泰州徐蕃夫妇墓、江西德安熊氏墓、武进王洛家族墓、江苏泰州刘湘夫妇墓等)可以发现衫子形制仍为交领、右衽、大袖衫。和嘉靖前的变化在于衫子的身长加长、袖子变宽。这些衫子的衣长普遍在75~90厘米左右,大约及至膝下;而袖宽多在48~55厘米,袖口宽在15厘米左右。

到万历年间,衫子的袖子开始变窄,并且渐渐趋于直袖且不做收口,而领子则变为立领、对襟。在万历年间,有两种形制的衫子同时存在,即立领对襟短衫(如定陵文物)和立领斜襟或立领对襟长衫。

到明代后期,长衫袖宽变大,衣长变长,趋于一般所说广袖,典型代表为孔府旧藏文物。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