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丹王出行图》相传为五代时期画家李赞华所画,但画面上并无落款,只在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因此被传为东丹王李赞华所作。李赞华是契丹人,本名耶律倍,亦称东丹王,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十八岁被立为皇太子,成为辽国皇位继承人。

因被母亲萧太后述律平背后操控,东丹王耶律倍没能继承上皇位,拱手让给了自己的二弟耶律德光,还时常受到母亲监视、软禁,试图削弱其势力。无奈之下,东丹王挥别故土,弃辽投唐,从此寄人篱下,直到被后唐末帝李从珂派人刺杀。

画中绘有东丹王一行六人七骑,各具姿态,或左顾右盼,或窃窃私语。画卷正中衣饰华贵,马佩戴大红缨者正是东丹王。众人着胡人服饰,衣冠和佩带物品因身份不同而各异。仔细观察六人面部特征,额头较狭窄,骨骼显露、眼窝深陷、络腮长髯、鼻翼肥阔,并都佩有耳环,这是典型的契丹人的外貌特征。东丹王神情忧郁,若有所思,正合其弃辽投唐后的处境。

东丹王身着紫色团花绫罗圆领袍,前有瑞鹤衔瑞草的图案。唐代太和六年右仆射王涯准赦:“亲王及三品以上,若二王后,服色用紫,饰以玉。”唐高祖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科即大团花)绫罗制作。同时常服纹样制度进一步规范化:“三品以上许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袍袄。”

而主人公东丹王耶律陪在投靠后唐之后,被封为怀化军节度使,三品以上,在服饰上正好与此吻合。图中东丹王头戴锥形冠,披长发长须,似乎是将汉人的冠服与契丹人的发型相结合;其腰束蹀躞七事,并悬挂有囊袋,足下着长筒靴。

图中人物均身着窄袖圆领袍,上面有团花图案;腰间系蹀躞带,足下着长筒靴,宜于在马上作战射猎。蹀躞带是具有胡人特色的腰带,腰带上附加了许多小环,可将小物件随身携带。当时的腰带使用带钩加以束缚,带钩以铜制成,或镶金装饰,腰带以皮革制成,这种带式对后来腰带的演变起了很大的作用。

骑者佝偻着背,头戴毡帽,神色比起其他几位人物憔悴沧桑许多。画中人皆身穿窄袖圆领袍,下着裤;腰间系蹀躞带,挂有箭,着捍腰,足蹬长筒靴。捍腰或称扞腰,为袍带的背饰,使用时自腰后绕在腰上,在腰前打结,可以方便系腰带在腰上悬挂蹀躞带的同时保护腰部,是契丹人颇具民族特色的服饰之一。

所有人物皆佩戴耳饰。契丹源出东胡,东胡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佩戴耳饰传统,契丹人戴耳坠,并不以妇女为限,其男子也普遍佩戴;辽墓壁画中,常见有契丹男子戴耳环者,这区别于中古时代的中原文化。

当时北方民族男子发式一般为髡发,即剃去顶发,余发散披或结辫下垂耳旁。有身份或交纳大量驼马财物者,才许可拢发裹巾,巾式类似唐代幞头。东丹王一行六人所佩戴的头饰有汉人之风,但也独具契丹特色。东丹王十分喜欢汉文化,在弃辽投唐后又改汉姓、当汉官、娶汉妻,而图中的服饰,均有与汉族融合的特征。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