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女孩子小时候,都有这样的幻想:穿着一身飘飘欲仙的襦裙,戴着轻纱的帷帽。一剑、一马,走天涯,就像小说里说的女侠一样。

小时候你有没有拿家里的床单、妈妈的围巾扮演过电视剧里的角色?你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又有哪些?

总之,在古代,帷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印象最深刻的是,古装剧女主的第一次出现,被风掀起脸前的轻纱,露出倾国倾城的容颜,打动男主,也打动电视前观众的心。

帷帽原来是一种胡装的装饰品,最开始的样式叫幂蓠,一般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其长到颈部,以作掩面,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网改短,亦称“浅露”。

幕篱是用透纱罗全幅缀于帽檐上,并使之下垂障蔽全身。

而帷帽则是在四缘悬挂一圈网子(也有说作垂丝),下垂至颈,男女通用,女用网帘上还常加饰珠翠。“帷帽,如今之席帽,周回垂网也。”——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这样的所谓“围网”,显然要比纱、罗更稀疏,帷中的身形面容,基本上不可能遮挡住,唐代官方会在其流行之初,便“下敕禁断”,原因或许即在此。在那丝穗上,装点珠宝或翠鸟毛,形成缀珠,或贴翠而成的花朵,定然是异样的华丽美观。这也就难怪时尚的大唐女子们,不肯放弃了,面对官方的压制,“初虽暂息,旋又仍旧”。

壁画中手捧帷帽的侍女,只有一位,她掌上之物,就只能是为墓主预备,表现恭顺的侍女随时等待,将帷帽献给女主人,伺候她上马出行。燕氏不是普通女人,她十三岁即为秦王李世民侧室,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后封德妃。至高宗朝,册为越国太妃,在王府与皇宫中,度过了大部分人生,且地位尊贵。这样一位太妃的墓室中,特意画出预备她骑马戴的帷帽,初唐时代的风骨,果然剽悍。

燕妃于咸亨二年(671年)年底,入葬昭陵的陪葬墓。正是这一年,帷帽的流行,惊动到了唐高宗李治,使得他第二次出手,试图扭转不正之风。敕令中云:“比来多著帷帽,遂弃幂篱”,显示高宗时代,是帷帽取代幂篱的过渡期。因此,燕妃前半生所熟悉、常用的,乃是幂篱。帷帽,是她人生最后二十年中,接受的新时尚。

《晋书·四夷传·吐谷浑》:“其男子通服长裙、帽或戴幂蓠。”这是关于帷帽最早的记载。

由此可见,其实一开始,男子为了遮蔽风沙,会佩戴风帽或者幂蓠。而后来才为女子所用,成了女子出行时遮蔽面容,不让路人窥视的帽子。

《隋书·文四子传·秦孝王俊》记载:“俊有巧思……为妃作七宝幂蓠。”

说的是隋高祖杨坚的三儿子杨俊,十分善于做一些精巧的东西,为他的妃子做了七宝幂蓠。这个七宝幂蓠,大概就是用一些贵重的珠宝进行装饰的幂蓠了。

帷帽盛行,是在唐朝。《新唐书·舆服志》有这样的记载:“初妇人施幂篱以身,自永徽中始用帷帽,施裙及颈。武后时帷帽益胜,中宗后乃无复幂篱矣……开元初,从驾官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效仿……至露驰骋而帷帽亦废。”

说的是唐初时女子出门的幂篱是长度可以遮盖身体的,而到唐永徽年间时,长度只到脖子,而到开元后,民风的开放开始流行胡帽,用帷帽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于没有了。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