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印象里的汉服都是宽袍大袖的,古人穿起来非常不方便劳作,更别说放在现代的社会来穿。其实,许多看起来会让你行动不便的汉服在古代一般都是作为礼服穿著的,居家的常服也不会过于繁琐,而且,能穿得起看似不方便行动的汉服的,往往都是当时家裡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在封建奴隶社会,他们根本不需要从事什么体力劳动,因此看似不便的汉服并不会有多大影响。

那么汉服常服,劳作时应该是怎样的状态呢?

古代中国是一个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在服饰要求中,男子劳作服饰特徵突出,有一种衣服称为「短褐( hè)」, 又称"竖褐"、"裋(shù)褐"。它是我国古代汉服的一种劳作装、便服包括了上衣下裤。女子制约性不大,以窄袖等方便劳作为主流。

短褐[shù hè]

短褐作为百姓方便活动、居家休閒、劳动服装或武术军服(作训服)穿著,但不宜在礼仪场合穿著。短打属于 乾淨利落的休閒服装。这裡的"短"不是长短的意思。"短""竖"" 裋"三字同音,都读作"shù"。"短"通" 裋","竖"是竖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竖"也有童僕之意,因此" 竖褐 "也称童僕之服。短褐就是用粗布做的上衣下裤的男装。上衣长度一般在臀部和膝盖上下。

襻膊[pàn bó]

襻膊又称臂绳。 早在汉代,中国人就用襻膊来绑住袖子方便作业,沉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百马图中马夫》中写到“宋人记厨娘事,就提及当时见过大场面的厨娘,用银索襻膊进行烹饪。这种用一根绳子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真的是中国人的原创,在日本各种动画和影视剧里常常可以见到,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是日本自生的产物。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