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代,很多人都会想到开明、开放、自由一类的关键词,这也会在唐朝社会的各方面都有所体现,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作为一种服饰文化,开放自由也顺理成章地影响到了服装的演变。

在骨感美大行其道的今天,不少爱美人士“忍饥挨饿”身心苦,就为保持苗条身材莫走形,体重稍有增加便如临大敌,火速实施减肥大计。

众所周知,“以胖为美”可以说是大部分现代人对唐朝最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说是唐代审美的独特标识了,但对于这个“胖”的指向和标准,估计大部分人也是模糊不清的。

首先有一点,体态丰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身体健硕,虽然用身体健硕这四个字来形容女性让现代人的我们觉得不像个好词,但这在古代,起码唐代来说,绝对是个褒义词。

唐代推崇为的“胖”的标准可不是“肥胖”。而是体态丰硕,骨肉均匀,凹凸有致,肌肤白嫩,面相宽广,下巴圆润,尽显雍容华贵,丰腴秾丽之气。

此外,“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也体现在服装风格上,唐代的宽体长裙,普通用5幅丝帛缝制。甚至还有用6幅、7幅、8幅,甚至12幅的,按唐代布帛幅宽制度是1尺8寸,唐大尺的长度约合0.29米 ,12幅裙的宽度就达3.48米了。

一方面此长裙是为适应唐代女性庞大身躯而制,另一方面也有故意穿得肥大以显雍容之姿。

俗话说“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这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了,古代也是如此,对于深宫中日日翘盼帝王恩宠的众多妃嫔来说,“妆容”更是至关重要。

唐朝的妆容分为“发型设计”和“化妆美容”。唐代女性发型繁多,以梳高髻为美,发式有云髻、螺髻、反绾髻等。其面部化妆也非常繁复 ,顺序大致为敷铅粉 、抹胭脂、涂鸦黄、画黛眉、点口脂、描面魇、贴花钿等。

此外,唐代女子额上千姿百态的花钿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花钿起源于南朝宋,流行于唐,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花钿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

(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