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袍,是古代皇帝的服饰,无论颜色、款式以及其上细微的纹样,无不具有深刻的含义。

一提到皇袍,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清宫戏”中皇上的穿着:一袭明黄的长袍,上面有龙盘绕。殊不知,皇袍其实有着繁复的种类和式样,皇帝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都会有所不同。

大裘冕是天子服饰中规格最高、最为庄重的一款衣服,只在天子祭拜天神、地神的时候穿。“大裘冕”,顾名思义,就是身穿“大裘”,头戴“冕”。

大裘冕因为不是很实用,很快就被废置了,虽然令文上依旧保留,但实际上,唐朝皇帝很少穿着。唐朝的服饰令在唐初开始制定,武德四年实施(公元621年),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大裘冕被废,时隔仅短短的35年。在大唐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这35年显得太过匆匆,虽然大裘冕依周礼、遵古制、质古朴,但因其不够实用、不够美观而被废,取而代之的便是华丽丽的“衮冕”。

衮冕在皇上众多礼服里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大裘冕。诸祭祀及庙(各种祭祀和祭拜宗庙)、遣上将、征还、饮至(庆功宴)、践阼(即位登基)、加元服(冠礼)、纳后(册封皇后)、若元日受朝(农历正月初一大朝会),的时候穿着。显庆元年,李治听取了长孙无忌的建议,修改礼令,废大裘冕,改穿衮冕,自此之后,祭天地的时候,皇上也是穿衮冕的。

大裘冕因为不是很实用,很快就被废置了,虽然令文上依旧保留,但实际上,唐朝皇帝很少穿着。唐朝的服饰令在唐初开始制定,武德四年实施(公元621年),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大裘冕被废,时隔仅短短的35年。在大唐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这35年显得太过匆匆,虽然大裘冕依周礼、遵古制、质古朴,但因其不够实用、不够美观而被废,取而代之的便是华丽丽的“衮冕”。

衮冕在皇上众多礼服里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大裘冕。诸祭祀及庙(各种祭祀和祭拜宗庙)、遣上将、征还、饮至(庆功宴)、践阼(即位登基)、加元服(冠礼)、纳后(册封皇后)、若元日受朝(农历正月初一大朝会),的时候穿着。显庆元年,李治听取了长孙无忌的建议,修改礼令,废大裘冕,改穿衮冕,自此之后,祭天地的时候,皇上也是穿衮冕的。

衮冕的穿着场合比较多,在皇帝众多礼服中属于最为华丽,上身率较高。常服是唐朝天子众多服装中上身率最高的服装。常服,身穿窄袖、圆领袍衫,是很家常、很平民、很接地气的服装。上至天子,下到百姓,平时都可以穿,只不过赤黄色的袍衫只能皇帝穿,再配上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配成一套。自贞观之后,除了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之外,其它场合都只穿常服了。

阎立本所作《步辇图》中,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就身穿常服,头戴黑色幞头,身穿圆领窄袖长袍,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既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又体现出他的随和与亲近。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