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服饰体系也发展得多样且复杂,构成了纷繁多彩的汉服体系。我们印象中的古人即使在天热的时候也穿着长袖,其实古人也有自己的短袖,称之为“半臂”。但是,往前的几百年的气候与现在却是大不相同的,古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纳凉方式,因此夏季不会像现在这么热,自然穿着薄款的长袖也不足为奇。而这里说的“短袖”半臂,更多地是指代衣服中的一种搭配款式。

中国古代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无袖或者短袖的上衣,通常这些无袖或者短袖的上衣被称为半臂、背心等。半臂其形似似衫去其长袖,成为宽口短袖衣,其形制与衫齐长。交领、腰下接襕。男子半臂长及膝部。明代演变为褡护。 部分学者主张"半臂"为男子服饰的,因为唐代史料区分男子半臂和女子半袖。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写到:"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在中国隋唐时期,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多穿在衫襦之外。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

唐代女装中极为常见的新式衣着。这是一种短袖的对襟上衣,没有纽袢,只在胸前用缀在衣襟上的带子系住。半臂的衣领宽大,胸部几乎都可以袒露出来。唐代妇女们穿用半臂时,有的把它罩在衫、裙的外面,有些像今日的短风衣一样。在唐代,半臂更为普及,女半臂不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进入宫廷常服的行列。唐代农民的服饰形制为缺骻衫、褐衣与裙、半臂与裙、短款襕衫。

半臂的兴盛时期是在唐代前期,中期以后便有了显著的减少。主要原因是唐代前期的女装与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女装大多窄小细瘦,紧贴身体,袖子也细窄紧口,适合在外面套上半臂。唐代妇女爱穿窄瘦服装的风气,恐怕仍然是北朝胡服流行和境外异国风俗的影响。 唐代妇女穿的胡服主要是袍衫和靴裤。外着翻领对襟的窄袖长袍,或者穿圆领窄袖襕衫。下身穿长裤,足登靴鞋,腰束革带。

半臂作为汉服的一种款式,穿起来不仅方便,也很好搭配,它的出现也为汉服增加了更多的色彩。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