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在李商隐的心中,占怎样的地位,他爱柳枝吗?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祺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李商隐《柳枝五首有序》

我们知道李商隐的诗和文章,以隐喻晦涩著称。他写了无数的情诗,却冠以无题,不仅当代的人很难确证他的哪首诗是写给哪个人哪段事的,连他同时代的人也分不清楚。他四十多岁在四川节度使幕府,他的诗名早已经远播,他的同事拿着他的诗问,你到底写的是哪位女子?没有好气的李商隐不得不做了解释。

你看我是那种轻浮的人吗,我和你一样在节度使幕府工作五年,春夏秋冬哪一天没有停过啊,你所看到的诗里面仿佛写得都是男女情事,仿佛我热爱冶游,写的艳事,那些文字那不过是我在寂寞生病时的寄托。

这说的同僚都哑口无言,当然更令后来人无语。李商隐的诗好看,宛如带你走进情绪和心灵的梦境,当你以为深深理解他时,他只是淡然一笑。这让很多人抓狂,山哥,那碧城是写道姑的吗?商隐老弟,你这七夕好像是写令狐绹丞相大人,我猜得对吗?

李商隐的诗是巨大猜谜游戏,同时代的人猜,后代的人猜,其效果不亚于手拿红楼梦,和人讨论红楼梦中心思想是什么,葬花吟到底是黑头大脸的曹雪芹写的还是真有个林黛玉。

在李商隐的流传下来的诗中,只有两首(组)写明是给女子的,一首是《重寄宋华阳姊妹》,一组是《柳枝》,而寄宋华阳姊妹的那首,你不清楚他到底和宋华阳姊妹到底啥关系,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而且“华阳”,可以是人名,也可以是道号,也可以是某个道观的名字,宋可以是姓,可以指地方,所以这首诗也扑朔迷离。

但李商隐唯一写了一首(组)《柳枝》,特地有序,却是非常完整,不但有女子姓名,来历,始末,还有交往过程,就非常让人惊讶。柳枝是李商隐最爱的人吗?他为什么写,敢写,愿写?

让我们先看一下这首序里写了些啥。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旁,与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物断不娉。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东诸侯取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戏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柳枝,是洛阳街坊里的少女。她的父亲资产丰厚,喜欢做生意,但是不幸在做生意奔波的过程中,死在了江湖上。她的母亲不牵挂自己的儿子,却非常疼爱柳枝。她年龄十七岁,不大喜欢涂脂抹粉,穿华丽的衣裳,往往不耐烦这些琐碎,往往穿戴到一半,就被庭院的花开叶落吸引,拿着乐器,吹奏出天海风涛一样的音乐,幽深有情的曲调。因为我曾经住在她家隔壁,因为靠得近,有十来年听说过这个女孩,想着她这样浪漫无拘的行止,是断然不会轻易嫁人的。

我跟随堂侄让山,靠柳枝家近住。有一天春阴时节,让山下马到柳枝附近,吟诵了我的一首燕台诗。这个柳枝姑娘惊讶的问,这是谁做的,这是何人?让山说,“这是我家少年小叔的。”柳枝姑娘转身,剪了一匹最美的缎带,让让山转赠给我,说想乞一首诗。

第二天,我和让山骑马路过她家的巷子,柳枝梳着丫鬟头,站在门下,她扬起袖子,对我们说,这就是叔叔吧,三天后,我去那个水上亭子,用香炉等你们,请写诗,一起过节。我答应了。

正好,我的一个朋友准备一起去京城,他却偷偷拿了我的行李,先跑到京城去了,我这里无法久留,只能快马加鞭跟了去。

冬天下雪的时候,侄子让山到了京城,和我说起柳枝姑娘,他说,柳枝已经被诸侯娶走做妾了。

第二年,让山要东归,路过洛阳,然后两个人在马背上说这件事,我说我欠她的诗,你有空将诗带回去,写在柳枝故宅上。

这是李商隐写的序。我相信李商隐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比如里面那个三日后,是七夕节,他含糊带过去,比如柳枝和李商隐必先见过一次,或偶尔相遇,否则那个侄子也不会试探性用李商隐的诗试探女孩的反应,比如,这个侄子,年龄不详,没准比李商隐大很多,他有心做媒,才有女孩子七夕诚恳愿意出来,到后来侄子风雪赶到李商隐这里,告诉他,她的状况。

那么李商隐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李商隐这次上京赶考是23岁。在这之前,他已经有过断肠的感情经历,16岁开始爱的一位玉阳山的仙姑,已无望收场。李商隐是做了结婚的打算的。但是各种现实的原因,不能在一起。

这个时候,他做科场的搏击,行在洛阳时,看到了柳枝姑娘,他并不以为意。但是在侄子让山的口中,知道女孩子生平。一个女孩,父亲死了,母亲钟爱,有才华,浪漫。侄子有心成全,因为李商隐家境不好,此时却是风华少年,科考未必能成功,但有个美满的家庭才是幸福。

李商隐肯定开始无太多感觉,因为过往的事情压抑了,何况他未来未定,这种商家女孩未必看得上他。但是在侄子的口中,听到柳枝那么喜欢他的诗,他也觉得震撼。是怎样的姑娘看得懂他内心的悲伤。等他策马路过女孩时,这才是重点,那个女孩梳着丫鬟头,风姿绰约站在门楣下,她仰着头,天真而诚恳,阿叔,我喜欢你的诗,我去水上亭子准备,请一定来。李商隐承诺了。那女孩子手上拿着团扇,三天后是七夕节。

在唐朝,这是女儿节,女孩子有所愿望,会在这天乞求或许愿。她能安排水上的聚会,证明她家确实富有,女孩子相对自由。但是李商隐爽约了。

爽约的原因未必是朋友拖走了他的行李。多逗留三天的盘缠是有的。他看出了女孩子对他的喜欢,问题是他自己也喜欢,那马上女孩子站在门下的样子。对未来无定,他不愿意自己做无畏的尝试,另外,如果女孩子爱上他,而他无法短期给承诺,岂不是害了人家女孩?七夕如此敏感,李商隐在之前的恋情里饱受相思之苦。他想来想去,离开了。祝福这个女孩有美好的未来,我和她萍水相逢,是她一生小小的插曲。

可是李商隐心中难道没有波澜?有哪个女孩子如此诚恳的喜欢他的诗,那必定聪慧,必定是有一瞬打心的知解。李商隐需要,但现实中却装作无感。

就这么错过去,也好。明年还要春考。然而风雪的冬天,侄子让山来了,话题天南海北,最终落在那位姑娘柳枝身上,李商隐走了不久,嫁了诸侯,那绝对不是正妻,是妾。为什么?李商隐有十万个为什么,但是他知道。女孩子没有父亲,家里坐吃山空,这样浪漫独身的日子不会长久,毕竟已经十七了,在唐朝,十三岁到十五岁是出嫁的最好年龄,她想要自己的爱情,但是惟一的可能,他李商隐爽约。如果短期没有合适动心的人,她必然被动出嫁。也许是心灰意冷,加上家庭原因吧。

李商隐无语。他欠她的。也许不只一首诗,或是一个女孩子的梦,或是一生。这世上再也不会有一个女孩子因为喜欢他的诗,主动告诉央求他,那背后有多少未说的话,未完的心愿。他同样喜欢她,甚至在马上看到的那一瞬,他爱上了她。终究是错过了。她永远不会知道。

侄子和他来着玩笑,那些都是如果的话。李商隐说,还欠小丫头一首诗呢,你写在那个亭子上,也许有天看见,不会怨恨我。这是冠冕话。有承诺,有完结。这组诗写得道貌岸然,不知所谓。相信他的侄子看不大懂,反正就是期待对方湖上鸳鸯之类的。所以我相信他侄子有空会写上,又或者当做闲话,不真的如此。

但是这组诗,如果懂的人,却是反话正说,里面是相思和无奈。

第1首写的是,我是雄蜂,你是蝴蝶,花里相逢,同时不同类,所以哪里会有相思?问题是不相思你为什么会写,蜜蜂和蝴蝶本来就是同类,相见有欢。

第2首写的是,你是那可爱的丁香树,第一缕春天的思念给了我,就算是进入玉做的侯门,心中也意不平。反过来说,我心里也不平衡哦。

第3首写的是,你那可爱的样子,冰雪年华,这世上的富贵比不上你的清新,秀色才气可餐。

第4首写的是,你是那井上的杨柳枝,没有春风春雨的滋润,我是那干涸水中的莲花。我们看起来虽然都那么的华美,但是我们都在岁月和人间没有灌溉而受伤。

第5首写的是,你所住的地方,是绣楼,上面所有的东西都成双成对,可是那不是你的心愿,你愿意看到湖上自由自在的鸳鸯啊,当然,我也一样。

李商隐看见水上的鸳鸯成双成对。他其实是说,我们,是没有缘分的鸳鸯。但没有缘分的鸳鸯,也是鸳鸯。

看懂了这首诗,李商隐的深情在无情里。他没有办法救女孩子,也没办法救自己。不是深切的爱和怜惜,不会到此。

李商隐为什么敢写?因为他和这个女子是清白且有见证的。为什么愿意写,因为女孩子嫁为诸侯妾室,是一种悲哀。女子的不自由比男人更甚。他对这种桎梏在现实中的女性感到悲惋。白居易有《琵琶行》,杜牧有《杜秋娘》,他们能写,也是因为同情这世界不公下的女子,李商隐为什么就不能写一下他的粉丝?他的诗词知音?

他爱柳枝吗?那是肯定的。他的晦涩而艳丽的《燕台》,被这样一个通透的心读懂,他现实中不肯越雷池一步,他对她的亏欠,不是爱怎么会有这么深?

多年以后,李商隐一定会回忆起那个冰雪聪明的小姑娘,她仰着头看他,那眼中熠熠的光彩,那是惟一对他大方表达爱慕的女孩,她要的是诗,如何不是他不被理解的落魄的一生。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