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乐府诗南北朝民歌《西洲曲》节录

荷花是夏花,天气最热的六月,荷花怒放,所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从初夏到暮秋,荷花千姿百态,风雨晴月不同风情,让人百般流连。

实际荷花最茂盛和喧嚣的日子不止在夏天,这种热闹会一直延续到仲秋。尤其是在传统日历上的七月初秋,荷花是另一种成熟的美。因为高温高湿催生了荷花的开放与结果,初秋时节,荷花与果实并存,新鲜饱满的莲蓬和次第开放的荷花同时妆点广阔的水域,呈现出花果交映的美。

而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大规模釆莲的季节。这个采莲,是采摘莲蓬和莲子,作为食品收藏,加工。

采莲曲最初出自民间,是劳动人民的歌声,那收获的果实有水乡儿女的辛劳。当然在后世升华成一种游玩欣赏的娱乐,采莲成为俊俏女儿一种夏天游玩消暑的姿态,多半和釆花与嬉戏有关,别致成一种美,但最初的采莲,是最朴素动人的,往往是在果实成熟,温度适合劳作的初秋。

南北朝《西洲曲》相当知名,句句是让人情生意动的精华,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首诗恰恰写的是秋天的采莲,且时间非常精准。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釆红莲。”《西洲曲》节录

伯劳是一种夏秋繁殖活跃的野鸟,通常在农历六七月份出现在有水的湿地,以青蛙昆虫为生。此时伯劳鸟最活跃的季节,躲过白天炙热的太阳,傍晚暑气消退,小西风摇曳着池塘。那么这里的女主人也会挑时段,是黄昏时,去釆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古代的秋天是以立秋为标志,通常在农历的六月底,七月初,农历七月即是初秋。在当代人的概念中,这还是酷暑的夏天,离秋高气爽的日子起码还早一个多月,通常当代人心中的秋,是要到公历十月初才有感觉。但是你的夏天,在古人心中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秋天了,因为万物渐次成熟。

所以这女子是在初秋去南塘釆莲蓬。这个时候,荷花花果并时,是最旺盛的成长成熟期,那高高的荷花荷叶如伞如笑,小小的采莲船游曳其中,荷花荷叶高过了人头,但是这中间有无数青色新鲜的莲蓬可供釆摘。

小船很快被莲蓬堆满,那新鲜的翠色,让人想起什么?荷花是红红粉粉,而莲蓬却是青青翠翠,有对照有和谐,让她想到了自己青春的情郎。古代人喜欢这种和谐对照,青色代表英俊的男人,红色代表俊俏的女子。荷花塘一片自然的和谐,荷花荷叶相守,女子自然因为莲蓬莲子的青,联想到不在身边的情郎。那一低头的相思和旖旎,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这个女孩是要回去了,一船的莲蓬是今日的收获。她却心里一动,摘了最大的莲花,按道理放在船上有种视觉的美,但她偏不,她把最美的花藏在贴身的袖子里,那是对爱最好的收藏和祝福。那莲花代表她也代表他。

然后她看了一眼天上,此时正是大雁开始迁徙之时。雁,忠贞之鸟,永远记得爱人,记得回家之路。

我喜欢这首诗的精致,但这精致是经得起推敲的。这就是口口相传然后记录下的民歌的魅力。不需要华丽和想象,就自己成就了最扎实的华丽。比起那些为娱乐歌舞坐上采莲船,用莲花照耀容颜和花比美的女孩子,这里没有做秀的味道。

当然封建的帝王,会有秋天的祭祀,祝福农事,用豪华的音乐宫廷的歌舞祈祷丰收,也唱采莲曲,那是另一种味道。

”亿舜日,万尧年,咏湛露,歌釆莲,愿杂百和气,宛转金炉前。“南北朝沈约《江南曲·乐未央》

这是在宫廷当中形而上的祝福,庄重,归根到底,就是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朝的李白出生在四川,他阅历广泛,写莲花和采莲,他有一个特点,多用秋。一来他是有生活基础,知道民间采莲是什么季节,不会想当然乱用,第二,他觉得秋天莲花之美,别有一种成熟绚烂高傲的风情。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在李白的心中,最美的荷花是在初秋清凉的水中绽放耀眼的花朵,明净,成熟。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那么他是很知道江南采莲的季节,是在秋色满江湖的时节。这个秋色和当代人心中的秋色是不同的,是浅浅初秋。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水浸秋天风皱浪,飘渺仙舟,只似秋天上,荷露采莲愁一饷,看花却是啼妆样。“欧阳修《蝶恋花》

那么宋朝的欧阳修是诗词大家,他酷爱山水,写过很多荷花诗词。包括“七月芙蕖生翠水”,他对景色的观察,都是非常有地气的。也就是说,荷花秋天最美,采莲最当秋时。

说这么多,是告诉大家,诗词中的秋天未必是秋风落叶,萧条离愁之悲,古人的秋天虽然比当代人划分要早,但是初秋采莲,荷花莲蓬闹腾,七夕看银河,八月桂花香,中秋佳节,遍地黄花,瓜果丰盛,秋天实在盛大而美。


就光荷花,就可以闹到深秋,哪里有那么多愁和怨。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