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爱新觉罗敦诚《挽曹雪芹》:开箧犹存冰雪文,何处招魂赋楚蘅?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垅孤儿泣(前数月,伊子殇,雪芹因感伤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

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

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

他时瘦马西州路,宿革寒烟对落曛。”清朝爱新觉罗敦诚《挽曹雪芹》

虽然我在文章里谈到,敦敏敦诚的朋友曹雪芹,可能就是写红楼梦的曹雪芹,这是诗家之推言。因为设若两个曹雪芹都在京城或京城附近的话,文化圈说小不小,说大不大,能诗会文,又有多少,朋友间或有耳传,必然会两曹之间,有所关联,这关联未必是真正的交集,或在朋友的闲谈之间,或留痕于笔墨。但是很奇怪的是,这两个同期的曹雪芹,一个在宗室敦敦敏要好的朋友圈里,一个只在《红楼梦》的书里,整理着红楼梦。仿佛没有交集,没有冲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或者红楼梦里的那个竟是虚拟的人物。

有人说我不严谨。然而我非红学专家。我只是爱好诗歌。敦诚敦敏交往十数年的曹雪芹,有李贺之才,屈原之傲,刘伶之醉,阮籍之狂,却没有文章传世,那么说红楼梦是此曹雪芹之手笔,又有何妨?既然红楼梦中的曹雪芹只是披书十年的一个侧影,那么敦诚敦敏的朋友曹雪芹,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世事所拖累潦倒的真性情的天才。

这是一首敦诚《挽曹雪芹》,但是并没有收录在他的诗作刊行本《四松堂集》里,因为《四松堂》集是改过了的定稿,而这首诗出现在未被刊刻的手稿《鹪鹩庵杂诗》里,被认为同样是敦诚的作品。

张爱玲说,一个人开口第一句是真话,如果再问,可能就是有修饰小说了。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敦诚这首诗。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这写的是什么意思,我们从这种悲痛就可以感到敦诚对曹雪芹离开的沉痛和悲哀。说他四十来岁,天不假年,萧然瘦削。而最沉痛的是,昨天早上出殡,那晓风吹动猎猎丧幡。

我相信做为好友的敦诚是亲自送葬的。因为这首诗有一种特殊的现实感。点出了曹雪芹的年龄和出殡时候的状态,是在早上出殡的。

“肠回故垄孤儿泣,泪迸荒山寡妇声。”

那么这是回忆昨天出殡的情景,那昨天出殡情景历历在目。这里有敦诚原注,说“数月前伊子殇,雪芹因感成疾。”这是一种怎样的悲惨?那离开人世的孩子在坟墓里哭泣,曹雪芹难舍孩子,去地下陪伴他去了,但是在这荒山野外,我听到了更悲惨的声音,那失去丈夫和孩子的日子,是怎样在嚎啕大哭呀。

那么这个让敦诚如此心痛的曹雪芹是葬在了荒山里。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这里说的是他的朋友曹雪芹,写下了像李贺一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奇异文章,还留在他这里。

曹雪芹有刘伶一样的洒脱和好酒,刘伶生前常坐鹿车,命仆人带着铁锹跟着他,说,我死在哪,你就把我埋在哪。曹雪芹也死了,作为朋友的敦诚,实践着为他送葬的诺言,但是何其悲凉。这仿佛是随意之地,并非安葬曹雪芹的最好地方,但仿佛只有如此,只是如此仿佛才能安故人的心。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我很想郑重地拿一把如玉鲜花,放在的墓前,可是我如何能召回你屈原一样的魂魄?

那么可以知道曹雪芹的下葬非常的潦草,这种潦草可能表现在,他被埋在荒山里,跟随的亲人嚎啕大哭,敦诚等人按照世上的葬礼,将他埋葬,丧礼因陋就简,在这样的场合里,敦诚等人还要看护曹雪芹的遗孀,他无法安静和曹雪芹做灵魂的交流。他是想着专门有花如玉,再做凭吊。

这首诗情感之真挚饱满,隔离曹雪芹的葬礼只一天,这种沉痛和感慨让人有悲凉的代入感。因为这种感情是最真的。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

这是一个重点,曹雪芹的文章,还留在敦诚的房间里,这已经是遗稿了。我们可以看到,敦诚的诗文紧致跌宕,这是写诗的高手,但曹雪芹的才华显然在他之上,那留在家中的曹雪芹的文字,有着冰雪一样的光彩。那到底是写的什么呢?

在敦诚敦敏的兄弟的诗作里,我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他们和人都有唱和,这通常是朋友之间游戏笔墨,抒发感情,但是他们和曹雪芹之间,并没有留下专门的诗词唱和,那么有一种原因就是,曹雪芹没有时间加入,这样一个唱和的写作,另一种原因是曹雪芹才气之高,令他们仰视,一般的诗作唱和是不会打扰曹雪芹的。但是他们保有曹雪芹的诗或者文字,是一种欣赏钦佩尊重的态度。

那么谈起敦敏敦诚和曹雪芹的交往,还是起在10多年前。那个时候敦敏敦诚因为祖上的功勋被新朝皇帝记得,将他们一家从普通低层的旗人恢复为宗室,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父亲有了官职,而他们得以进入专门为宗室子弟来办的学校。哥哥敦敏16岁,弟弟敦诚11岁。

而作为新加入的小贵族,他们在这里遇见了比他们大很多的大哥曹雪芹,曹雪芹当时三十来岁,在学校有个职位,兄弟俩率真,而曹雪芹学问高,和其他人不一样,天然的吸引,曹雪芹的博学健谈,一肚子新奇的故事,在等级森严,鄙视链严重的学校,成为兄弟快乐求学的一种乐趣和依恋,一来二去,就成了要好的朋友。

只是曹雪芹两年之后就离开宗室学校,但这种纯真的友谊,维持了终生。

这一说十几年过去了。许多朋友来来去去都散了,让人安慰的是,曹雪芹总在,兄弟多少找得到他,或者他也时常约这兄弟俩。

“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

敦诚比曹雪芹小十几岁。他和哥哥在宗学里努力,渴望用考进士的方式获得承认,但是三年苦读,他和哥哥都榜上无名。他们年龄小,不知道原因,但是曹雪芹知道,他知道你无论成绩多么优秀,但是你不是核心贵族圈的人,这些机会永远不会给你,没有什么公平。曹雪芹给了他们最诚挚的安慰。正是曹雪芹的存在,兄弟俩知道自己的定位,倒也从此不赶那个热闹,他们都看淡了功名。

但敦诚是记得,那理想破灭时候,是谁在真心安慰他,否则以他的年轻气盛,难以快速走出挫折感。但是对这样一个依赖的知己大哥,他觉得自己是非常愧疚的。

这个一病无医,究竟是指曹雪芹的孩子当时求医,敦诚没有帮上忙,还是曹雪芹身有病痛,作为好友的他竟然忽视了?生死是人生大事,只有最亲近的人,才会有最深的愧疚。

有人说,曹雪芹的孩子是因为感染天花离世的,那个时候,瘟疫流行,对于天花,采取的是隔离方式,就算是曹雪芹求到城里,那有限的医生也被富家瓜分,敦诚若在不会不尽力,然而,也许没有办到。而设若是曹雪芹本人生病,他年龄比敦诚敦敏兄弟大,大约也难以启齿,更何况他住的地方是在城外的山村,交通不便。

但敦诚不能不愧疚啊。

这是相交十多年的朋友,在命运和生活上,作为敦诚都深感无力。何况曹雪芹在他心中是有不世的才华,是震动心灵的友人。他已经想到自己会永生的怀念他。

我喜欢这首诗的真挚,因为写出了一个对好友突然去世的那种震惊和不能释怀。并没有过多的修饰,反而有种日记的真。

但是这首诗修改了之后才收录在《四松堂集》,是为什么呢,因为敦诚想好好的写一首诗,正式的悼念曹雪芹。次年他重新给曹雪芹扫墓,只有他或者不多的人,他该安静和曹雪芹对话了。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原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坰。”《四松堂集》《挽曹雪芹》

这首诗里那些沉痛的主观色彩已经淡化,作为公开出版的诗,他必然考虑了很多,比如去掉了屈原这样的比喻,避免有人因文生事。

但是,还是可以看到,他对曹雪芹四十而终的惋惜,其中第三联,李贺和刘伶的比喻一字不改。可以知道曹雪芹除开私人的情谊,才华和思想的不可一世。

只是敦诚敦敏的曹雪芹,没有一首诗,一篇文章流传。是敦诚敦敏没有力量帮忙将曹雪芹的文字出版吗?他们都刊刻过自己的诗集。

有一种可能是,曹雪芹留下的诗,有很多高岸,不合时宜,在一片歌功颂德的太平里,敦诚连自己挽诗中,关于曹雪芹比做屈原的诗句都去掉了,这是因为清朝文网严密,他们无力去发表曹雪芹的遗作。

另外一种可能,那些冰雪文字,就是红楼梦的文稿或者诗稿。他们一直致力于红楼梦的传播,但是又避免伤害曹家本来就不多的人口。

无论敦诚敦敏的朋友是不是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但他们的曹雪芹也该被人记得。记得那些有才华的人,记得那些淹没在历史和时光中曾经真诚的友谊,鲜活的人生,以及那些坎坷挣扎!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