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卫州(今河南汲县)。自谓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后裔。

宋仁宗景祐四年(1052年),贺铸诞生在一个世代担任武职的军人家庭。其高祖、曾祖、祖父皆为朝廷侍卫武官。父亲贺安世,做过内殿崇班、阁门祗候,属于低级武职,在贺铸幼年时就去世了。可见贺家虽曾显赫一时,但到贺铸一代,已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家境衰落、幼年丧父,构成了贺铸生活的不幸遭遇,而国家的制度政策更为其仕宦生涯设置了重重障碍。

,采取偃武修文的策略科举取士名目既多,则仕进之机大增,而闲散人员亦众;做官门路既广,则鱼龙混杂难免,而真正有学有识之士则可能被埋没、遗弃在官场之外,贺铸便是一例。

贺铸自十七岁至四十岁,23年中一直是在侍卫武官的系统里磨勘迁升,从右班殿直、监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钱官,直到和州管界巡检、江下宝泉监钱官等。元祐七年(1092年),由于李清臣、范百禄、苏轼等人推荐,才从武职改为文官,以后又南迁北调,屈厄沉沦,直到五十八岁以承议郎致仕。

如果说朝廷的重文轻武是贺铸沉于下僚的客观原因,那么他本人的性格品性则是其处身官场不能游刃有余的主观因素。

宋代士人普遍偏重文雅、柔弱,而贺铸的形象性情却颇威武雄放。史载:方回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人称贺鬼头,为人豪爽精悍。

贺铸其赋性耿直,刚直不阿评论是非,不避权贵上夏季酷暑,自己病肺疮喉,却还记挂着农夫信无罪,触热正驱蝗。他看不惯地主阶级横征暴敛,曾代无助的农民呼吁少缓麦租期,庶将秋稼补,输入太仓中,蕃肥任黄鼠。并讥讽那些不事稼穑,但知盘剥的封建官吏驾犁岂知耕,布谷不入田,大农坐官府,百吏饱穷年抨击腐朽的官僚机构鼠目獐头登要地,鸡鸣狗盗策奇功。王安石死后作诗词悼念长望西州泪满巾”“西州回首思依依,情真意切,表现出磊落的人格和品质。

不难理解,这样一位颇具才干、能文能武、刚正耿介之士是不会为污浊昏暗的官场所容的,在周围嫉贤妒能、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小人当中,贺铸的才干、直言、豪侠傲岸只能使他成为众人嫉恨的对象。

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他失望了,成了仕宦场中的伤心人。四十余年的武弁微职生涯,一腔青春热血,满怀壮志豪情渐渐变得冰冷了!三年官局冷如冰,灸手权门我未能劳生羁宦未易处,道出了其中的况味。

在宋词流变的整个过程中,贺铸是豪放词由苏轼到辛弃疾、婉约词由周邦彦到吴文英之间的不可或缺的枢纽,对宋词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有关贺铸在词史上的地位问题,历来莫衷一是,颇有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纵观贺铸词作,的确,从风格上讲,他既能豪放,又善婉约。虽然豪放不能过苏轼,婉约不能胜周邦彦,但在豪放词由苏轼到辛弃疾,婉约词由柳永到吴文英的嬗变过程中,贺铸是不可或缺的枢纽。在思想内容方面较之宋代其他名家,贺铸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儿女情,也不少风云气,非艳科籓篱所能牢笼。在艺术技巧方面他更是倾注了大量精力,进行了多种尝试,反映了他独特的艺术追求。

尽管贺铸幼年丧父、生不逢时,本人铁面刚棱,性格豪爽、威武雄放,为人刚正耿介、不避权贵。因此他虽然兼善文武、颇具才干,在昏暗龌龊的宋代官场南迁北调,屈厄沉沦,壮志难酬,抑郁一生。


然而福祸相依,命运多舛,虽使他被边缘化并疏离于官场,却得以埋头读书做学问,低头校书荧窗下,如孤鹤在樊,造就了贺铸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学者气质。他身为武将,却家藏书万卷、博学强记,工语言,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贺铸以诸多优秀的词章闻名当时、流誉后世,在文学上取得了杰出成就;官场上遭遗弃后,他能够放达超脱,早早归隐吴下,过起埋头注书校勘的学者生活;宋代政坛,党争不断,贺铸却能够躲过政治上的险风恶浪,远避党争,全身无祸;这一切皆因为在贺铸身上有着浓厚的学者气质,贺铸既是武人,又是学者型的文人。这种学者气质乃是贺铸悲剧命运的幸运之处。在宋词流变的过程中,贺铸虽没有苏、辛、周、姜等人醒目,但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不应忽视,在中国词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历史价值,这便是贺铸命运悲剧性的意义之所在。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