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千古奉承诗《清平调三首》主要赞美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的美,将人与牡丹花对比,并且极力奉承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晚唐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称赞杨贵妃美,夸耀唐玄宗对其宠爱的同时,讽刺了帝妃穷奢极欲的生活,带有杜牧反讽的特色。两组诗有着相似的题材,同为唐诗中的经典,有着多方面的异同。

李白是活跃于盛唐时期,有着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时代条件。天宝初年正是他供奉翰林,仕途最得意之时,此时他的诗歌有着开元时代积极乐观的精神,其文笔带有强烈的激情和豪迈的气魄。李白喜欢求仙访道,他的诗作文字浪漫、飘逸,通过各种意象表现出典型意境,以清新空灵的境界为个性。李白前期的作品,没有体会过盛极转衰的社会现实,也没有经历政治上的失意,因而带有狂放的特点。

《清平调三首》是李白所做的组诗,第一首,以仙女称赞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以赵飞燕的典故称赞杨贵妃的受宠;第三首把牡丹花、杨贵妃与唐玄宗糅合为一体来称赞她的幸福。组诗以花比人,令人觉得人花争艳,人比花美,成了古今奉承诗之绝唱。

天宝元年,李白受贺知章、玉真公主、吴筠的推荐,来到唐玄宗面前,其诗文和政见受到了唐玄宗的喜爱,被封“翰林待诏”,供奉翰林,专门为唐玄宗写诗文以供娱乐。天宝二年,唐玄宗带杨贵妃在沉香亭赏花,派乐师李龟年下圣旨召李白来作诗助兴。此时李白已经供奉翰林一年左右,感受到了自己只是个娱乐君王的角色,而不是国策谏言的翰林院文士,心中颇有不得志之郁闷,终日跟贺知章等人在市井酒肆中醉乐。最终李白不得不应唐玄宗之令,提笔写下三首赞美杨贵妃和牡丹花的绝句,就是《清平调三》。因此,此诗是被逼所作的应承之作,吹捧帝妃,却并不是李白本意由心兴发而作。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小李杜”之一的杜牧所做组诗,第一首,写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第二首,写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期醉生梦死、贪图享乐;第三首,写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组诗巧妙的既称赞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又深刻地表达了对唐玄宗贪图美色而享乐误国的愤慨之情。

唐玄宗后期,安禄山反叛,与史思明一起发动了争夺唐朝统治权的战争———“安史之乱”。此次战乱前后8年的时间,开始于唐玄宗天宝年间,经历了唐肃宗时期,到了唐代宗时期才得以平静。战乱导致唐朝之前的繁荣发展不复存在,国力被消耗,百姓生活困顿,人口锐减,思想文化从开放发展转向了保守。文人才子多空怀抱负却无从下手,寄希望于君王奋发图强,拯救国家。

骊山风景秀丽,成为历代君王修建行宫的首选地。周幽王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在开元十一年的时候在骊山扩建了行宫别苑,即为“华清宫”,又称“华清池”。行宫建成后唐玄宗经常与杨贵妃在那里寻欢作乐,一度有人提到“华清池”,大家想到的就是帝妃间的荒淫误国。

杜牧经过华清池抵达长安时,看到华清池宫殿威武,想到了华清宫中奢华的生活,想到唐玄宗为了看到杨贵妃的笑容,安排专门递送紧急公文的线路,选取最快的宝马和官差,连夜急赶着将新鲜荔枝送到华清池来,许多差官和驿马累死在路上。杜牧是想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有感而发,作了揭露“安史之乱”祸根的绝句《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因此,此诗是作者兴发而作,主动而为,表达自己内心的慨叹。

《清平调三首》“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一句称赞杨贵妃貌美,汉宫赵飞燕都要化妆才可以比得上,此句诗深得杨贵妃喜爱。但是赵飞燕不是贤妃,高力士撺掇,称李白把杨贵妃比作了秽乱后宫的赵飞燕,自此以后杨贵妃打压李白。每当唐玄宗想要重用李白时,杨贵妃总是百般阻挠打压,让他得不到重用,直至后来李白自觉请辞,被赐金放还。这三首诗是李白应唐玄宗之令不得已而作,也是导致李白离开长安离开朝廷的间接原因,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古今第一的应承诗。

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表明只有送荔枝的“一骑”“妃子”和唐玄宗知道这件事情,旨在说明要办的事情重大且紧急,保密措施做得很好,唐玄宗十分重视。杜牧讽刺了唐玄宗为讨杨贵妃欢心而不惜劳民伤财的昏聩,杨贵妃恃宠而骄的不堪,表达了作者对权力不受制约的封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愤恨之情。杜牧此诗笔调精深含蓄,全诗是讽刺诗的典型,是以安史之乱及唐玄宗杨贵妃为题材的诗作中理想性、艺术性最突出的佳作。

《清平调三》与《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二者同样取唐玄宗与杨贵妃之材,一个是应承赞美盛唐时期帝王对妃嫔的眷宠,一个是讽刺国势衰落之际帝王与妃嫔依旧麻木奢靡,但同样在我国文学史中留下深重的一笔,有着重要地位。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