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貌似家猫,但比家猫大。前肢短后肢长。短短的尾巴和它的个子很不相称。两耳的尖端着生耸立的笔毛,很像戏台上武将“冠”上的翎子。 猞猁以丛林中的小型啮齿类为食,有时也捕捉鸟类,并且还向鹿发起攻击。它们不孤身活动,有时两、三只在一起,那是它们临时组成的“小家庭”。猞猁在每年的三、四月开始发情交配,每胎产2-3仔。 在猞猁皮是直毛细皮中比较珍贵的品种,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我国毛皮业对国产猞猁皮,常依毛色将猞猁皮分为二种。即:“羊猞猁”、“马猞猁”。


 猞猁曾被认为是短尾猫家族的一个亚种。这个“家族”包括短尾猫(Bobcat)、加拿大猞猁(Canadian Lynx)和伊比利亚猞猁(Iberian lynx)。如今大部分动物学家都认为这四种短尾猫科动物各自属于独立物种,其中这种“欧亚”猞猁的体形最大,达90-130cm。从长相上看它们和其他2种猞猁兄弟有几分类似,都是短尾巴、耳尖上长着长长的深色丛毛(长达4-5cm)的大耳朵、两颊下还长着些宛如小围脖似的长毛。它们背部的毛色真是色彩繁多,有灰黄、红棕、土黄褐、灰草黄、浅灰褐及赤黄等各种色型,腹部的毛色则成白色。它们背部的毛发最厚,身上或深或浅点缀着深色斑点或者小条纹。越往北部的猞猁毛色相对它们的南方亲戚颜色更加偏灰,斑点也比较少。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们把长有斑点的猞猁称为“猫猞猁”,而那些没斑点的家伙们则被称为“狼猞猁”。一般来说,夏天的时候,猞猁身上的斑点最为清晰可见,而到了冬天,就没那么明显了。


  外形似猫,但比猫大得多,体重18-32千克,体长90-130厘米。身体粗壮,四肢较长,尾极短粗,尾尖呈钝圆。耳尖上有明显的丛毛,两颊有下垂的长毛,腹毛也很长。毛色变异较大,有乳灰、棕褐、土黄褐、灰草黄褐及浅灰褐等多种色型,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只直立的耳朵的尖端都生长着耸立的黑色笔毛,约有4厘米长,其中还夹杂着几根白毛,很象戏剧中武将头盔上的翎子,为其增添了几分威严的气势。耳壳和笔毛能够随时迎向声源方向运动,有收集音波的作用,如果失去笔毛就会影响它的听力。有些部位的色调是比较恒定的,如上唇暗褐色或黑色,下唇污白色至暗褐色,颌两侧各有一块褐黑色斑,尾端一般纯黑色或褐色,四肢前面、外侧均具斑纹,胸、腹、鼠鼷为一致的污白色或乳白色。猞猁体形略小于狮、虎、豹等大型猛兽,但比小型的猫类大得多,因此属于中型的猛兽。


  其冬毛长而密,背部呈红棕色,中部毛色深;腹部淡呈黄白色;眼周毛色发白,两颊具有2-3列明显的棕黑色纵纹。


  猞猁的两性特征区别不大,仅在身材和体重上有所表现:雄性猞猁比雌性猞猁身材稍微大一点,体重也稍微重一点(1-2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