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画沙是一种所谓“平”的用笔技法,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以锥子划沙,起止无迹,具有“藏锋”的效果,而两侧沙子匀整凸起,痕迹中正,形似“中锋”,故用锥画沙以比喻书迹的圆浑。
  
  宋代黄庭坚称:"如锥画沙……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相传褚遂良曾将此法传于陆彦远。《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载:"(陆彦远)思而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
  
  屋漏痕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与锥画沙、折钗股如印印泥,如同禅宗的公案一样,是学书者参证了悟的用笔方法。以这种用笔方法得到的线条,才是古人认为最纯粹、最纯净、最美感、最品味的线条。“屋漏痕”,形象地比喻横直划力匀而藏锋的用笔方法及艺术效果。行笔时不可一泻无余,笔管要一起一倒,笔锋时左时右,顿挫运行,犹如屋漏的水滴沿泥墙缓缓淌下,蜿蜒下注,形成鼓起的半圆型线条,笔画圆活、沉实、饱满,具有立体感、厚重感和流动感。